赞淮安市中医院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6-07-25
    赞中医院,我首先赞“名医堂”的几位名医。我亲身体会到的几位专家医生,他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先说说汪再舫主任,我的孙子一岁左右患上了过敏性感冒,经常伴随着咳嗽、哮喘,发病率也高,几乎是三天两头去看其它医院的西医科,免不了挂水、吃激素药、雾化治疗,治疗了一年多,确实是治标不治本,特别是激素药,让我们担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全家开始把孙子带到中医院的汪再舫的诊室,经过了两年的治疗,孙子的病情大有好转,每次都用中药调理。她的诊室,病人好多,有的提前几个小时挂号。她的诊室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小到抱在手上的婴儿和儿童,她奶奶式的慈祥的、耐心的问诊,让我孙儿很自然的配合了她的治疗,孩子总是在稚嫩的童音中挥着小手和汪奶奶道别。每次孙子感冒,只要开几天的中药,他就会恢复健康。而且不再受挂水、雾化治疗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拒绝了激素对身体的伤害。汪主任对待他人更是细致入微,耐心问诊,对没有家人陪同的老人,反复叮嘱如何服药……
    其实她也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但她精力旺盛,一丝不苟。其实我相信她一定很累,有时她病了,我们都为她的健康担心,她也该享受老人的幸福,我总是默默地祝福她多保重,健康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可能是上天的安排,我也有幸走进了中医院,2015年4月我患了久咳不愈的病,吃了一个多月的西药,激素药的药量也到了极限。在儿子的建议下,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请汪主任看看。谁想到刚出门不久,就遇上了车祸,被120又送回了中医院的骨伤科,在骨伤科治疗的同时,我继续在汪主任的中药调理中,不到一个月我就咳嗽病痊愈了,直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也没有咳过。我再一次见证中医治病可以治根的神奇疗效,更对汪主任的高尚医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超常的记忆力印象深刻,她对好多病人的病情,都是记忆犹新,当然也包括我自身。进了她的诊室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今年春节前,我又突发中度忧郁症。在三年前我就感觉到我有忧郁症的症状,也没接受儿子去三院治疗的劝说。谁想到今年春节前后,由于自己有孤独感,出现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就控制不住情绪,我自己觉得不去三院治疗是不行了。三院诊断我是中度忧郁症,建议我住院治疗,我怕住院因睡眠太差,而更影响治疗,就服三个月的西药,病情有明显好转。医生说还必须服药至少半年,否则又会复发。这次我想到了请中医帮我用中药调理,我就在同仁医院一位很有名的中医顾主任专科门诊看病,服了一个疗程后,他听我说家住河畔花城,就为了我的方便就医,好心推荐我去淮安市中医院找他的学生周兴武。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初次见到周主任,开始心理很紧张。可是他那亲切的笑容,耐心的问诊和亲人式的聊天让我放松了下来,我哆哆嗦嗦的叙述了我的发病经历,很快我的心情就平静下来。他的结论首先是和同仁医院顾主任一样,首先是把睡眠治好。在不经意的聊天我感觉周主任给我进行了一次心理治疗,为我解开了积压在心里的心结,要我遇事想开些,宽于待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吃了一个疗程的中药,睡眠和情绪在原来的基础上好了很多。不到一个月的中药治疗,就达到了正常人睡眠的效果。另外他每次关心我服西药的情况,让我慢慢减少西药的量,看来,我在中医院治疗忧郁症,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会甩掉西药的。而且原来的身体状况,头脑总是说不出的不舒服,眼睛总是模糊不清,身体很乏力,情绪易激动等等一些现象都消除了,心情也轻松了很多。为了巩固病情,周主任最后开了一个疗程的中药,再要我学会自己给自己治疗心理病。是周主任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因为来中医院之前,我总想到死,觉得睡眠不好,太痛苦了,而且很多人,包括家里人都不理解忧郁病的痛苦,甚至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是觉得我在瞎闹,所以我觉得这种病太可怕了。现在,经过周主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恢复了正常,心里也很平静了。周主任的诊室是内分泌中西结合研究室,我还打算以后的糖尿病也请他帮我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
    我下面就想赞扬中医院的“门特”服务。今年年初,我的家搬迁到中医院附近的小区,我因在这之前就体验了中医院的医疗服务,在我心中他最棒,是我接触过的医院不能比拟的,它在医院大门的墙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和实实在在的执行着,其中“便民、利民、惠民”大字在“门特”的服务中我体会最深。首先它没有各个窗口的吵吵闹闹的排队,很方便的井然有序的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坐在大厅中看着电视屏幕上的健康节目,等待着广播“带”你在每个窗口顺利的办完一切程序。另外有些窗口最大程度上给病人带来方便,我体会最深的窗口就是抽血化验室,我因糖尿病在进入中医院之前一直控制不好,餐后两小时最高达到18.9,就在我感到为难时,我把“门特”转到了中医院,每月为了调好血糖,要来两次抽血化验,中医院的抽血为了方便病人,可以去急诊室抽血,哪怕是早上6点,或者是更早的时间,只要敲门,检验员都热情接待。我为了节省看病时间,敲过两次门,检验员总是睡眼惺忪的为我抽血,毫无怨言,我甚至谴责自己,我太自私了,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因为这两次我有急事,家中的孙子没有人带。我一般也不随便的用医院的“便民”宗旨来方便自己。另外中医院的“门特”,可以在门诊的任何科室开药,不像有的医院西医就不能,在简易门诊还不能开中药,除非你自己再挂号。“简易门诊”的服务就变成“麻烦门诊”。
    还有中医院的“惠民”服务,我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参与了两次医院对糖尿病人脚、眼的免费检查,请本院的专家参与,请院外的义工协助,用先进的仪器,再经过专家给有些明显症状的病人专门看看,给予相关的医嘱。
    好了,我很荣幸在不到三年的,或者说不到半年的“门特”治疗,我觉得中医院是名副其实的,全心全意为病人治病的好医院。它还有很有特色的门诊,我也参与了。在车祸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也接受了近2个月的针灸科刘永涛主任的治疗,他的科室也是远近闻名的,有的在外地打工,特别是在大城市(南京、上海)的病人也不远千里、不怕麻烦地回到他们的故乡——淮安市中医院治疗,每天都是深夜就来排队,都在井然有序的治疗中满意而归。
    虽然有些好心人劝过我,说某某大医院专家济济一堂,仪器实力雄厚,“门特”转走太可惜,可是我不后悔,这次我经历了中医院很多的诊室,也享受了高级的医疗设备,没有看不了的病。
 
说明
    我用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接受周兴武主任给我治疗忧郁症的第二个疗程后,就有很好的睡眠,而且精神状态,心里感觉特好,我就有一种冲动。首先我要感谢周主任。其实在我车祸治疗期间,汪主任治好了我的久咳不愈的慢性咳嗽,刘永涛主任为我治疗骨伤遗留的疼痛,我每一次亲身体验都很想写信,赞扬他们中西结合的精湛医术,感谢他们,可是因为孙子小,带孙子静不下心来,现在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治好了我的最痛苦的忧郁症,是周主任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我曾几次想结束生命,都因太多的牵挂。我的父母都还健在,现在我远离家乡,不能直接尽孝,就更不该对不起生我养我、天天思念我的年迈的父母,所以非常非常的感谢周主任,我觉得我必须尽快的写下我早就想写的感谢信。
    另外,我的儿子也要我代他感谢汪主任,他工作、家务时间实在太忙,让我帮他了了这个心愿。
我在治疗忧郁症之前就搬了家,可是没有入住,我为了写这封信,晚上在新居睡觉,每天一觉醒来(深夜2点左右)就写,连续写了一个多月,直到最近两天我才发现,我是在治疗睡眠的同时,在做“对抗”睡眠的写作,我再不停笔,对我的睡眠不利,等我睡眠彻底好了,可以再写,所以我只好匆匆忙忙停笔,写的太乱请谅解。
    我愿把我的余生交给中医院,我绝不后悔,他的中西结合的实力,雄厚专家医生,没有解决不了问题的医生。它有远大的前程,我希望它办的愈来愈好,发扬光大,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我的健康简介:
    我享受了国家6000元补助的“门特”,高血压三级,高血糖十几年,十年不吃药,最近几年突然很不好控制,但进中医院不到二个月,只吃二甲双胍就控制到正常的水平。冠心病,40岁左右就有心脏功能   改变,最近查了核磁共振,结论:三根主动脉,两根50%堵塞,一根75%堵塞,当然还有其他不是“门特”的范围,但也很讨厌,阴道壁下滑,淋巴有结节等等。我71岁了,剩下的几年或者几十年期望着在中医院的呵护下,健康的过好每一天就行。
    我还有一个目的,想通过这篇文章把我的亲身的感受让更多的病人和我分享,让我的宣传得到你们医院上一级领导的重视、鼓励和肯定,我很荣幸因我多次患病,多次享受你们的优质服务,享受了你们好几种大型的、新型的医疗器械,我希望我们的淮安市中医院发扬光大,办的愈来愈好。
 
表扬信:

    1、我在“门特”的第一次拿药,胡玲医生为我付了好几元的私款,解决了我因粗心开错了药,再退又麻烦的烦恼。
    2、
感谢急诊室的两个说不出来名字的医生,早晨六点左右就打扰他们了。
    3、
感谢针灸科刘永涛能在看病的同时还照顾我们老年人,针灸完了总是为我弯下腰拿出床底下的鞋子,一点也没有名医的架子,真令我感动,事虽小,精神太可贵了。
    4、
感谢抽血化验科的两位不知名的医生,我看病忘了抽血查糖尿病的化验单,还有一次忘了带就诊卡和市民卡,她们知道空腹化验没有化验单,操作电脑的程序没办法进行,就帮助我用先抽血再打电话叫家里人送来,做到这一点上,别的三甲医院肯定是行不通的。
    5、
还有两次看了病忘了拿包,两个不知名的人送交给了我,以前很想感谢这些给我带来方便的人,后来看到服务台上放的。同时建议每个科室门口放一个可表扬也可提建议的箱子,便宜病人及时和医院交流。
                                              2016年7月14日凌晨3点搁笔
                                              一个热心于中医院事业的病人
                                                               艾杏林

(责任编辑:张娣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