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日】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2024年4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疟疾日”。作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疟疾至今仍在全球威胁着数以十亿计人的生命安全。今年全国疟疾日的宣传活动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旨在动员全社会不要忽视疟疾,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保障出入境人员健康,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你知道疟疾是什么吗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主要是通过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血液寄生虫病。人体疟原虫有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五种,可寄生于人的肝细胞内和红细胞内。
全球疟疾依旧形势严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估计疟疾病例数约2.49亿,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500万例。
当前疟疾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其中以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高度流行。我国已于2021年6月30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但是每年仍有大量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危重症及死亡病例时有发生,且疟疾传播的流行因素并未消除,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因此,疟疾不容忽视,全社会仍需高度重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疟疾感染的临床表现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退热等症状,重症疟疾可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贫血、肝脾肿大、昏迷甚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疟疾的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极为相似,这使得大部分人容易将疟疾误认为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逐渐发展为重症疟疾,威胁生命。
预防疟疾胜于治疗
(一)提高防范意识
需赴疟疾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旅行、务工的重点人群要及时掌握疟疾防护知识,提高疟疾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防护措施。
(二)防止蚊虫叮咬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蚊虫活动的高峰期(黄昏、夜晚)到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袖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关注环境卫生,做好灭蚊工作。
(三)早发现早诊治
疟疾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旅行、务工的重点人群,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时,应怀疑感染疟疾,并及时就医,就医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医生也应主动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秉着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的原则,及时实施医治。疟疾患者要遵医嘱完成规范治疗。
你知道疟疾是什么吗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主要是通过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血液寄生虫病。人体疟原虫有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五种,可寄生于人的肝细胞内和红细胞内。
全球疟疾依旧形势严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估计疟疾病例数约2.49亿,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500万例。
当前疟疾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其中以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高度流行。我国已于2021年6月30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但是每年仍有大量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危重症及死亡病例时有发生,且疟疾传播的流行因素并未消除,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因此,疟疾不容忽视,全社会仍需高度重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疟疾感染的临床表现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退热等症状,重症疟疾可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贫血、肝脾肿大、昏迷甚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疟疾的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极为相似,这使得大部分人容易将疟疾误认为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逐渐发展为重症疟疾,威胁生命。
预防疟疾胜于治疗
(一)提高防范意识
需赴疟疾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旅行、务工的重点人群要及时掌握疟疾防护知识,提高疟疾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防护措施。
(二)防止蚊虫叮咬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蚊虫活动的高峰期(黄昏、夜晚)到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袖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关注环境卫生,做好灭蚊工作。
(三)早发现早诊治
疟疾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旅行、务工的重点人群,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时,应怀疑感染疟疾,并及时就医,就医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医生也应主动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秉着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的原则,及时实施医治。疟疾患者要遵医嘱完成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