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中医养生|霜降:防寒润燥防秋郁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3-10-24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它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句话是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霜降昼夜温差大,因此在养生中,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都应该以防寒、养收为原则。

一、霜降习俗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在霜降时节,我国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有“煲羊肉”等习俗。

二、起居养生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开始,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应适量添加衣物,注意头、颈、腹、膝、脚等部位的保暖。此时,我们的皮肤、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很多老年人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会感冒、咳嗽、哮喘发作,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的人会因寒冷刺激而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这个时节宜防寒保暖、按时服药、监测血压,做好疾病预防。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天人容易感到疲乏,不少人有赖床的习惯。其实,长时间睡眠不但不能解乏,还会越睡越困,有时还容易头晕恶心,因为睡眠容易导致体内细胞缺氧。因此,这个时节需要适当控制睡眠时间,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个小时左右,以助人体阴阳平衡和收敛神气,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霜降晚间已颇为寒冷,可在睡前用热水洗脚,足部是下肢的足三阴、足三阳经起止的地方,热水泡脚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还能缓解一天的疲劳。

   三、饮食养生

民间有句谚语是“ 补冬不如补霜降” ,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更有效果。进补分为清补、温补、平补、淡补等,霜降时节的进补应以淡补为宜,即饮食尽量保持清淡。首先,食物中不要放太多盐,盐吃太多会导致身体浮肿,还会增加肾脏负担;第二,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解表发汗的食品,避免损伤阳气。相反,饮食中可以适量增加山楂、柿子、醋等酸味的食品来收敛阳气;第三,可以适当药补。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麦冬、百合、女贞子、大枣、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具有健脾益气养阴的功效,煲汤时可选择几种食用。第四,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萝卜、秋梨、百合、蜂蜜、淮山药、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四、运动养生

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胖的季节。天凉夜长,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超过热量消耗,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如果不加以调整,经过秋、冬两个季节,人就会胖很多。因此,对于爱美的年轻人来说,大快朵颐贴秋膘的时候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但运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必要时戴上护膝,切不可运动过量。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霜降时节适合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运动,既能锻炼身体,还可舒缓情绪。

五、情志养生

肺为秋季主脏,中医认为肺属金,而金克木,因此旺盛的肺气容易对属木的肝气造成影响,使肝气郁结,导致情绪低落。特别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更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故秋季的养生应注意情志的调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情绪,感受事物的积极方面,安定情志。亦可在秋季艾灸膻中、内关等穴,开胸顺气、理气解郁,以助人体气机的调畅,情志的安定和畅悦。

作者简介

1698290649589627.jpg

庄沂,淮安市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朱佳教授,曾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咳喘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等。完成市级科研课题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