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好医师,像电视剧里的神医一样,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他,善待患者,没有架子,有求必应,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医者仁心”;
他,精读经典,潜心研学,热心科普,被患者、同事亲切的称为“医学侦探”、“科普达人”。
他就是江苏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淮安市医学科技精英、淮安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中医师于一江。
一双妙手 去腐生肌
于一江现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面防治与损伤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委员,是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专家,在治疗糖尿病溃疡、慢性难愈性伤口、糖尿病合并下肢感染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提起为什么选择研究糖尿病足?他说:“由于糖尿病足治疗时常常会遇到溃疡处感染化脓、散发恶臭、甚至出现蛆虫等情况,又脏又臭又累,许多医生都不愿意干,2012年的时候淮安市研究糖尿病足的医生太少了,有太多的患者需要靠截肢来保住生命,我想尽我的努力尽量减少这样悲剧的发生。”
2012年9月,他前往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在那里,高达90%的保肢率让他震撼不已,也给了他扎实研究糖尿病足的信心。
2020年5月,退伍军人严大爷因半年前左足出现1.5cm*1.5cm的溃疡,在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可是溃疡处一直迟迟未愈合,医生建议行皮瓣手术治疗。为了寻求保守治疗的方法,严大爷慕名找到了于一江。
于一江在查看患者伤口时,发现足部溃疡处发白、有渗液,同时结合患者左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考虑患者是因为左足血供较差导致的溃疡无法愈合。“你的溃疡就像沙漠里的树,缺水,要想让它生长,那就必须每天给它浇水,缓解干旱。”于是,于一江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外敷+中药口服双管齐下,改善溃疡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严大爷脚上的溃疡终于愈合了,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送来了一面锦旗。
他说:“有很多像严大爷这样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果才想到要试试中医,来到我这里,对他们来说,中医院是最后的希望。而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他们。”
“火眼金睛” 明察秋毫
内分泌疾病病因繁杂,有些病诊疗难度很高,特别考验医生的诊断水平。这些充满了伪装的疾病,可逃不过于一江的“火眼金睛”。
2017年,44岁的朱女士因“反复短暂性意识障碍4年,加重1周”前来就诊,她本来只想调理调理,治治低血糖。于一江询问病史后,却发现,朱女士4年来一直反复心慌手抖、乏力,凭借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于一江觉得,这么频发低血糖实属不正常,为了查明病因,于一江查阅各种文献、“抽丝剥茧”式的全面分析患者病情,最终发现是“胰岛素瘤”这种罕见疾病导致的,这是一种生长在胰腺的高功能内分泌肿瘤,会间歇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人体出现突发的严重低血糖。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朱女士很快就康复了,再也没有犯过低血糖。
守正创新 一心为患
熟读经典,努力学习、研究经方,将其用之临床,希望解患者之苦痛,这是身为中医人的于一江一直坚持的事。从医二十年的他,深知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的发展必须守正创新。
52岁的张阿姨患糖尿病十余年。3年前,她感到手脚发麻、酸痛、刺痛,有时像穿着厚厚的袜子,有时像蚂蚁在爬,有时还会有些刺痛,晚上睡觉前症状更加明显,到医院就诊后发现,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惹的祸。曾经住院治疗过,使用过营养神经等西医治疗,可张阿姨的症状还是时有反复。多方打听后,她找到了于一江,根据患者的症状,于一江予以经典方剂“独活寄生汤”口服,经过2个礼拜的治疗,患者症状便消失了。
58岁的李先生,患有糖尿病数年,近两年因小便增多、口干明显,到医院就诊。当地医生发现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又未发现其他病因,只能对症治疗,但是患者症状一直没有好转。于是,李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看中医,于一江根据患者的情况望、闻、问、切,考虑为“水蓄下焦”,使用经典方剂“五苓散”治疗。仅服药2天,李先生的症状竟消失了,这让他一再感叹“中医了不起!”
于一江在诊病开方的同时,十分重视对经方的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他发现用于治疗糖尿病足伤口的敷料大多价格昂贵疗效不确切,他翻阅大量中医典籍,反复思考论证,并向老师请教后,将用于治疗外伤的经典名方“生肌玉红膏”,用于治疗糖尿病足,不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还发挥了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
在治疗糖尿病足的过程中,他想到,如果将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关口前移,在皮肤未破溃前就解决皮肤感染问题,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于是他翻阅古籍、查阅文献,结合国家对使用抗生素管控的政策,研制出“青敷膏”,外敷治疗糖尿病皮肤感染。
他在为糖尿病足患者换药时,经常听到患者抱怨——伤口不能进水,没法洗脚,长期不洗脚,太臭啦!于是他尝试使用保鲜膜、防水敷贴等防水材料进行试验,最终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足部溃疡的防水装置”,完美解决了糖尿病足患者洗脚的难题。
目前,这位善于思考和创新的医生已成长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建设专家库专家、江苏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淮安市医学科技精英。已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三等奖3项,参编内分泌学术专著2部及中医外治法学术专著1部,并在丁香园、医学界等自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近百篇。
内引外联谋发展
想要提高临床科室的综合服务能力,科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医务科科长和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于一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十分注重传承与创新,积极谋划科室发展。一方面依托“曹烨民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名医工作室”,邀请全国脉管病专家曹烨民教授等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院坐诊、查房、指导,提升科室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脉管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诊疗能力,造福淮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另一方面,通过成立“淮安市中医糖尿病专科联盟”、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周兴武名中医工作室”、定期安排医生前去坐诊、查房、讲座等方式,与基层医疗机构密切联系,进一步整合内分泌科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共享、中医药特色指导等专科共建模式,逐步实现糖尿病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格局,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中医药诊疗资源。
“患者找我,是信任我,生命之托,重于泰山。让他们少一点痛苦是我作为医生的最大心愿。”虽然行医之路苦累参半,但是每当看到患者康复,他就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终身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