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 五次逆行出征的“团委书记”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2-04-20

她,既普通又特别。普通的是,她是万千医务人员中的一个;特别的是,她先后五次逆行出征,抗击新冠疫情。自2021年以来,她先后带队奔赴南京、扬州、苏州、连云港及上海等地,参与当地疫情防控与核酸采样,2021年在外奋战45天、隔离14天才回到家中。而今年,已连续61天未能回家的她,正在为守“沪”而努力。

她就是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中共江苏援沪采样二队淮安市采样队临时支部委员会组织委员、淮安市中医院团委书记兼护理部副主任、核酸采样队队长——莫淑红。

1650439029582609.png

我是团委书记,要做个好榜样

作为淮安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团委书记,莫淑红原本不必亲自外出支援,可是,每一次接到通知,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她说:“面对疫情,每个党员都会挺身而出的。我是团委书记,必须先站出来,给全院青年做个榜样,带领大家共同打赢这场战役。”

每当被问到家里有没有困难,莫淑红总是说孩子大了,没什么负担,随时可以出发。其实,孩子大了,也意味着父母老了。莫淑红的父亲饱受房颤困扰,公公有严重心衰。尽管如此,对于她的一次次出征,丈夫还是给予了鼎力支持:“你安心工作,保护好自己,家里有我在呢!”4月7日,是孩子20岁生日,此时的她正奔波在上海抗疫一线。“出发时曾向儿子再三保证,一定会陪他过这个重要的生日,现在只能食言了。”莫淑红的话语中饱含着对家人的歉意。

虽然有着多次外出支援的经历,但是这次莫淑红肩上的担子很重。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力极强,在大量核酸检测任务的背后,是一遍遍重复的动作,更是充满风险的采样过程,当受检测者张大嘴巴“啊——”的一瞬间,病毒就很有可能随着呼吸进入空气,导致感染。因此,每次核酸采样工作开始前,她都会仔细督促和抽查队员们的防护服是否穿好,N95口罩、手套、面屏、鞋套有没有穿戴到位,然后再拍拍她们的肩膀,温情地叮嘱“注意安全,出发吧!”

作为驻地酒店负责人和市中医院核酸采样队队长,她既要操心酒店136名淮安队员的安全、后勤保障和工作进度等问题,又要走进社区,检查和指导感控布置是否合理,还要和队员们一起穿上“大白”,去完成采样工作。

外出支援核酸采样,最大的工作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什么时候工作、不确定在哪工作、不确定工作量有多少,甚至不确定当晚是否需要换驻地。所有的工作都是深夜联系、商讨、确定,再发布任务通知。为了让队员们及时补充体能。每次任务结束后,莫淑红都会让大家安心休息,而她,等待命令发布,及时通知到每一个队员,才能安心睡觉。因此,她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队友杨莹心疼地说:“莫主任永远是队里睡得最晚,起的最早的那个人。我们每次吃完晚饭去领物资时,都会看到她那份饭还静静地放在门口。”

爱与勇气同在,不让一人掉队

每次外出支援,莫淑红都会建个微信群,座右铭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这是伟大的抗疫精神,也是群里每个人的行事准则,大家都知道,面对任务,不可推诿,不讲条件,必须克服一切困难,认真、忠诚、有责任感地完成。

莫淑红在群里除了转发任务通知、分享防护标准、采核酸经验,缓解颈肩疼痛、失眠的中医药方法等,还要关心队员们的身心健康。要求大家每天坚持通过打八段锦、易筋经等方式锻炼身体,并在微信群打卡,是莫淑红对队员们的特殊要求。她说,只有锻炼好身体,及时缓解疲劳和疼痛,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迎接下一场“战斗”,决不能让任何一个队员“掉队”。

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用针灸、耳穴埋豆、刮痧等各种中医药方式保障队员们的健康,才能在2021年盛夏带出一支外出支援45天,采样20余万人次,却无一人在酷暑中晕倒,无一人掉队的“精兵劲旅”。这支队伍的事迹先后被江苏电视台、荔枝新闻、紫牛新闻、扬子晚报、淮安电视台、淮安日报刊播。2021年8月10日,光明网微博推送“抗疫医护休息间隙互相刮痧按摩”,浏览量1200多万,登上了当天热搜的43位。

1650439063154327.png

今年的外出支援,比想象中要艰难一些,本以为一两周便能结束,不想,却已持续了两个多月。2月17日出征苏州时,天气还很冷,队员们防护服里穿着羽绒服、贴着暖宝宝,一轮下来,胳膊、手都冻僵了,莫淑红嘱咐队里每天熬姜汤,避免队员们受了风寒感冒;转战连云港时正值春天,猛烈的海风吹走了采样桌上所有的东西,莫淑红带领队员们想办法,在防护服外穿起各种塑料袋,把采样所需的材料全部穿在身上;4月的上海,气温已达30oC,人们穿起了短袖,防护服像个蒸笼,队员们每次出完任务,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憋闷、暴汗、湿疹、痱子……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好在大家有过去年夏天外出支援的经验,知道怎么应对炎热。面对这些,莫淑红的话语依旧温和,眼神却十分坚定:“这些都没什么,队里没有人想过退缩,困难嘛,就是用来克服的!”

能得到认可,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外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非常辛苦,每到一处,支援队都能和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迅速对接,快速投入到采样工作中,来自市中医院的20名队员,平均每天要完成9000人次的核酸采样任务。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和物资、避免交叉感染,队员们通常凌晨两三点出发,五点左右抵达上海开始工作,傍晚五六点结束任务返程,他们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出发前吃一顿,返回驻地后吃一顿),而这期间的十几个小时里,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每个人都穿着纸尿裤,莫淑红也不例外。

1650439088747142.png

“最辛苦的是扫楼,一般都是队里身体好的队员去。”亲自参加过扫楼的莫淑红说,扫楼是去居民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病人采样,由于N95口罩、防护服密不透风,穿成“大白”爬楼憋闷感非常严重,有些封控小区电梯停止运行,队员们就要爬十几层楼,往往采一户便汗如雨下,一些老旧小区,常常有三、四十户需要“扫楼”的家庭,分布在不同的楼栋。

在她看来,这些辛苦都能克服。当地群众和志愿者们的一句感谢、一声问候、一个大拇指、一张儿童画……便足以打消这些身体上的疲惫,让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特别是4月9日晚上的一段经历,让莫淑红和队友们瞬间破防,那天因为信息系统更新,她们14点抵达上海宝山区,但是核酸采样工作17点才开始,紧张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22点多,当手臂酸麻的队员们拖着疲惫的步子走向小区门口时。

“感谢大白!”

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随后,小区上空便响起接连不断的感谢声!

“谢谢江苏!感谢淮安!”

“谢谢老乡,你们辛苦啦!”

……

莫淑红和队员们抬头望去,只见小区住户们纷纷拉开窗户,站在自家阳台,边大声致谢,边挥手致意。各种感谢声,传遍小区每个角落,在小区上空久久回荡。

“谢谢!”几个队员大声回应,可是没喊几句,她们就哽咽了。

在返程的路上,莫淑红收到了小区志愿者发来业主群聊天记录的截屏,原来,小区居民们在八、九点钟的时候就开始悄悄“策划”这场特殊的感谢了,看着这些聊天记录,她忍不住再次落泪,她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最大的幸福!”

如今,在莫淑红支援的这座城市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日渐减少,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正如她在抗疫日记中写的那样:“安静的街道没有往日中喧嚣,空荡的学校失去了孩子们的欢笑,可爱的笑容在口罩底下与人作别。大疫情下,小口罩里,我能感受到每位上海市民对生活回归正轨的渴望,我也希望带着使命,奉献一份绵薄的力量。多年以后,这将是一段珍贵的回忆。”